因为热爱,他前往全世界各地找水果,寻猎过1000多种水果,疫情期间,他尝试用视频科普,人送外号“百度第一知识网红”。本文水果猎人杨晓洋分享了自己在百家号平台上的科普创作经验。
大家好,我是水果猎人杨晓洋,是一名普通的百度百家号创作者。今天聊一聊我的小故事。
我原来是一名工程师,因为个人特别热爱植物,就在植物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深,后来还去中科院“打了酱油”。因为特别热爱水果,就做了水果猎人。现在在做自媒体,在全世界各地找各种各样的水果,拍视频,希望更多人能看到。
拍视频的同时,还在中国自然标本馆上,给全国世界各地接触到的水果、植物起中文名字。你们可能不认识我,但是有一天,如果你发现一个植物非常漂亮,或者一个果子特别好吃、名字特别好听,那个名字可能是我起的,如果名字不好听肯定不是我起的。
我本身非常喜欢植物,特别喜欢看一些新奇的植物水果,也特别想把自己看到的这些水果或者学到的植物知识分享给更多的人,就在网上做起了分享,到全世界各地找各种各样的水果,植物也非常多样,在我眼里,水果的世界非常丰富非常美满。
我在做水果研究的时候发现,很多中文资料都存在问题,很多知识是存在传播过度的现象的,有些知识被漏掉了,有些还有错误。
比如说之前出现过热点,说海关查获一个炮弹果,加上了防爆装置,媒体还过来拍照,在网上大肆宣传和报道。
我看了以后非常尴尬,这个根本不会爆炸,怎么就当成炮弹对待了呢?当时很多人查网上资料,发现很多中文资料是不准确的,因为大家的资料都在写它会爆炸,所以我赶紧写了文章说它不会爆炸——它叫炮弹果,只是因为外形像炮弹;要是真会爆炸就不会发明了,讨厌谁,直接在他家种一棵炮弹树就可以了。所以有时候还挺荒谬的。
网上这么多错误?作为科普人马上写了一本书,但是书的承载力有限,大家感兴趣可以看一看,一共没写多少,200多种水果,写了书之后还是有人问我水果的问题,写书的速度跟不上他们问问题的速度,后面发现,可以通过网络问答;包括早期在百度知道上建立了我的植物达人团队,发动团队的人帮助网友解决问题,喜欢分享植物,还有做问答、写一些图文,但是感觉能力不够。
那时候觉得不管你喜不喜欢,只要我觉得是对的,我把它分享出去就完成了我的使命,那种自嗨式的科普,是一种自毁式的科普,早期犯了我个人觉得的错误,走了弯路。
有时候科普,前期要翻很多文献,最后洋洋洒洒几千字发出去,没人看没人点击,还不如花几秒钟时间来张自拍,大家点赞转发更多;自嗨式的科普是不科学的,我们很多时候沉浸于自己的表达,而不在乎用户需要知道什么。我们换个更好的表达方式可能会更好,换个呈现方式也许就能把你内心的小宇宙爆发出来。
所以进入到了我的科普2.0时代,对于我的领域,最开始是做图文,比较平面化,但是做视频之后,就觉得多元起来了,原来拍过个视频叫做水椰子,去到东南亚,我觉得非常普通的一个果子,红树林河道两岸都是。
但是通过镜头的语言表达之后就完全变了样子,像外星来的大棒槌一样,用刀切开之后晶莹剔透,再给点光显得特别亮,特别好看、诱人,恨不得现场就吃了。
那个感觉就让我意识到,原来非常普通的东西可以这么好看,之前错过太多东西了,然后就踏入科普2.0时代,开始做视频。
做视频选平台,最开始跟百度合作,进行了独家签约。
当时有个特别有意思的事儿——我本家的姑姑很多年不联系了,突然有一天给我发消息说:“侄子,我在搜山竹视频的时候找到你了,我想去买山竹,但我没吃过山竹,也没见过,有一天想了解一下,一搜就搜到你的视频了,只知道你之前是干植物的,不知道你具体干什么,现在懂了,你原来是做水果科普的,这事儿很有意义,学了以后我成为我们村最会挑山竹的那个。”
我觉得我做的事儿是有意义的。后面到山区给孩子讲课,他们看了说老师你还有没有其他的平台,我们想看更多你的视频内容。
山区的孩子不像我们现在人手一部智能手机,他们可能全家只有一部,或者老师才有一部,或者全校只有一台电脑,那怎么办?老师就百度搜水果猎人,一搜发现了我的视频给他们看,这不比让孩子们玩儿游戏强吗。
所以你看到,不管是我的姑姑也好,还是山区的孩子也好,他们都有这种需求。我的视频一出来,姑姑第一时间把链接放进去了,才是相亲相爱一家人的正确打开方式,而不是整天发谣言,我也不用担心被群里面踢出去了,孩子们也可以得到更多的知识,扩展自己的认知,是非常有意义的。
我们作为科普人,最重要就是让科学文献能够快速的变成一个大众的常识,我们要大大的加快进程、缩短时间。
我在加入百度百家号之后第九天收获了我的第一个破百万点击的视频,就是山竹非常早期的视频,大家感兴趣可以搜索一下,是鬼畜的风格。
我们全世界一共有54个猕猴桃的物种,问你们叫什么名字你们可能知道,如果拿到国际上去,你猜他们叫什么?奇异果,一问哪里产的,新西兰产的,我问猕猴桃好吃还是奇异果好吃?很多人都说奇异果好吃。
其实大错特错,因为很多人不知道中国其实是真正的猕猴桃资源大国——我们全世界一共有54个猕猴桃的物种,我们中国就有52个种,还有20多个变种,基本都在我们这里;1904年的时候,新西兰人从我们中国拿走了一小把猕猴桃的种子,回去之后培养出来了猕猴桃的产业,占领了全球。很多人都知道奇异果是新西兰的,但是很多人不知道中国才是真正的猕猴桃的老家。
我想让大家知道和了解我们中国的水果,建立我们中国水果的自信和对中国水果的信任度。
但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非常难,因为要知道真的想讲的很专业、呈现的非常漂亮、不那么违和,需要非常多的精力,非常烧钱,我就跟百度的人聊,非常想干这个事儿,现在能力有限,百度的哥们儿说:“拍,咱们不缺钱,就把这个给你量身定做成一集纪录片”,于是就有了《水果猎人杨晓洋》纪录片。
拍摄了片子之后,我们的粉丝量逐渐的上升,目前在百度平台至少有120万的粉丝,有了粉丝之后又有了非常多的互动,很多粉丝给我发私信,或者评论留言。
其中有一天收到山西果农的孩子发的消息,说我们这边今年天气原因果子长的比较小,我们家的苹果,果商不来收了滞销了怎么办?您看一下这个果子能不能帮我们推一下?我说我吃不到果子是不行的,要给我寄一下先尝一下。
结果我吃了以后特别好吃,刷新了我对山西苹果的认知,我说没有吃过这么好吃的,我就说不保证能帮你卖掉多少,我试一下;就开始在网上发帖子、发布动态,说有好吃的山西苹果,大家要不要试一下,很多人纷纷表示可以,结果我们几个小时的时间,就卖掉了果农发愁的水果。
突然间觉得这个事儿很有意义,既能够帮助果农,也能帮助消费者,我们中国从来不缺好的水果,很多人收到苹果之后真的觉得,原来苹果这么好吃吗?原来对苹果有多大的误解,认知被刷新了,问我还有没有了,一直在找我要,我说暂时没有了,包括那个孩子邻居家的也被我们卖完了。
突然之间发现自己可以做的事情远远不止找水果这么简单,可以有更多更有意义的事情去做,比如说帮助果农,目前为止我们已经持续和400多个果园建立了合作,帮助差不多卖了300多种水果,累计超过700多吨水果的销量,目前平均每天都可以帮助果农卖掉两吨多的水果,虽然刚开始不久,但是对这个事情特别有信心,我们坚信这个团队可以走的更远。
再给大家分享一些有关创作的小经验。
创作的核心还是内容,内容的重点最开始一定要重视定位,拿我自己来说,首先我要做一件事情:先问自己,你要做什么?我要做水果自媒体,定位非常清晰,就是做水果自媒体;受众非常垂直,我的受众是全世界各地喜欢吃水果的人,男女老少通杀,谁喜欢吃水果都可以看我的视频,因为我们真的是喜欢水果,是被刻在记忆里的。
为什么是我做这个呢?我当时想了这个事儿,说服了自己很久,首先你要想找这么个人挺难的:可以前期不计成本的找水果,全世界各地找水果拍植物,想把全世界的水果装在脑子里,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想出现第二个水果猎人,很难,所以这是我的一个优势,是我的核心竞争力,这是我的一点个人意见,供大家参考,因为每个人情况不一样,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去做分析,希望大家都可以成为一个不可取代的创作者、能在你的领域闪闪发光。
定位和方向很多时候比内容更加关键,因为决定了你们团队的起点和天花板,很多团队刚开始就跑的挺顺,跑到一半觉得卡住了,遇到了瓶颈,再想突破很难,可能是一开始的定位和方向不够清晰,你们要及时的进行调整。
内容的输出要有取舍,我刚开始拍视频,只顾着自己拍,不顾大众怎么想,刚开始拍视频,水果跟这个品种有什么关系,它的父亲是谁、母亲是谁,这是大众不会关心的事情,但是大众真正关心是什么,灵魂三问:这个果子能吃吗?这个果子怎么吃?这个果子好吃吗?
当然现在增加了一点这个果子哪里买?
提到赚不赚钱这个事,相信大家都有答案,在座各位可能赚的盆满钵满,我个人赚了一点点,养活一个小团队没有问题。
我们还有预算去到全世界各地拍水果,创作更多的科普视频,让更多人知道我们在做的事情。
而且我们希望,将来不仅仅是让你们吃到的果子的名字是我起的,也希望这个果子是我们团队送到你手中、送到你的舌尖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