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时代

解读场景营销(3)︱场景武器如何有效配置?

粉时代

多个场景体验比单一场景体验,给予用户更多更饱满的价值感。

所以场景流比单一场景更有价值。不同的场景实现不同的目的,有的吸引客流,有的彰显产品价值,有的进行品牌曝光,有的培养用户关系。场景是核武器,如何选择和配置?

05︱场景流挖掘

场景标配与场景联想是场景开发的一体两面。场景联想有助于场景开发,场景标配是场景开发的最高境界。场景标配多指产品是某种场景下的标准选择。“怕上火,喝王老吉”“凉露,吃辣喝的酒” “旅游之前,先上马蜂窝”“高端洗衣,卡萨帝”“小撑小胀,消食乐”……

产品成为场景标配,可以是顺应消费习惯,也可以挖掘消费习惯,倡导场景标配。

春节发红包就是固有的消费习惯,微信就是顺应这个习惯,率先开发“线上发红包”这个场景。“泡茶”是一个场景,小罐茶利用“一罐一泡”来顺应出差这个场景习惯。

1、场景流深挖

场景流挖掘一是指拓宽产品的使用场景,二是强化场景的关联性。要发扬“1厘米宽、1公里深”的精神。1厘米宽是指场景聚焦,1公里深是指还原场景的各类细节,进行场景流挖掘。

1厘米宽考虑在什么场景下选择什么产品,在什么场景下推荐什么产品;产品的功能、寓意要与场景匹配,更要与目标用户的购买预算匹配。

场景挖掘的“1公里深”,包含五个方面:

一要考虑产品与场景的渠道匹配度,匹配度越强,产品被选择的概率就比较大。比如“水果便当”在白领集中的写字楼附近的便利店销售,爆米花和每日坚果在电影院渠道销售,东鹏特饮、嘉兴粽子在高速服务区销售,都是绝佳的渠道场景匹配。

二要考虑场景流。懂车帝APP上有很多“加油、保养、剐蹭、倒车、车险、理赔”等场景文章和场景视频体验,这些场景流都是你能用到的。

三要考虑某个场景的市场需求有多大。在深挖场景流的过程中,你会发现太多的场景。但是很多场景的市场需求是很小的,价值不大就可以舍弃。比如遥控器开关,语音控制也是一个场景,但用户的需求不太大。这个场景就可以舍弃。

四要考虑场景需求有多强烈。是痛点、痒点还是甜点。比如手机需求场景有这个几个:轻巧、速度、电量。其中轻巧和电量都是需求,也是互相矛盾的场景需求。如果增加待电量就要加大电池的重量,手机就不会轻巧;手机要轻巧就要压缩电池重量。苹果手机觉得:轻巧与速度才是用户的尖叫点,电量只是一个痒点。于是,苹果手机果断做了取舍,放弃痒点,保留尖叫点。当然,为了解决痒点,率先设置一个充电宝来解决对电量的需求。

场景体验的关键就是把决策权交给用户。用户有决策权,才有超强的体验满足感。

此外,场景流挖掘还要追踪:线上线下有机结合。就是线上场景与线下场景结合互动,一起连接消费者、拦截消费者、服务消费者。

朝阳大悦城在整个购物中心根据品类不同,植入不同的生活场景以及艺术场景,这是线下场景;线上场景就是大悦城APP:里面既有“店铺”、“停车”、“自助积分”、 “会员权益”、“服务”、“吐槽”版块,有购物的场景,也有社交的场景。

06︱场景如何取舍

场景洞察以后需要进行取舍:

第一步:假设场景,并围绕“时空、情景和价值”场景三要素进行初步判断。

我们根据洞察的机会点,先假设一个场景,想象用户在这个具体时空(时间、空间)下的具体场景,有什么样的活动心理、消费习惯(需求或愿望等),这个场景(解决方案)能否满足用户,能产生什么价值(用户价值、品牌价值、产业链价值),这个价值有多大。

第二步:借助“IBCD”工具对场景方案做取舍。

无论是微观洞察,还是中观洞察、宏观洞察,场景很多,面对海量场景我们要有取舍。选择的标准就是场景的价值和场景的制造成本与回报率,对用户的价值、对品牌的价值、对产业的价值。浓缩成一句话“场景千千万,价值最关键”,使用的工具就是IBCD辅助工具。

I是行业(Industry)坐标:主要分析场景与行业的关联度,与竞品相比是否有差异化?衡量指标两个,一是差异性,二是行业性。二者有其一即可,最理想的是二者兼具。

答案茶嫁接的场景是“占卜”,与行业没有关联,但很有差异性,一下子就与喜茶、耐雪茶有了明显的区别;小米插线板USB插口就很有行业性,复制了手机等电子产品的充电场景,让用户十分喜欢;西贝莜面村的“亲子私房菜”与星光珠宝的“珠宝手工课堂”场景体验活动,就是将差异性与行业性做到了兼顾。

B是品牌(Brand)坐标:主要分析参与度与品牌调性(即大家熟知的品牌风格、行为方式和价值主张)的匹配度。匹配度高就强化品牌调性,反之则会弱化品牌调性。

在场景洞察与设计中,要考虑场景的参与度与品牌调性的均衡性。如果过于强调品牌调性,场景参与的门槛过于复杂,那么,就会导致设计的场景体验太高冷,参与度不高。同样的道理,有的场景体验可能过于恶俗或者严重影响品牌价值,那么此时参与度过高反而适得其反。

C是客户(Customer)坐标:主要分析制造的新场景所适应的区域以及客户数量是否足够大。这个主要考虑场景的普适性和场景制造成本的分摊。

毕竟,中国地大物博,不同区域的文化认知、宗教信仰、消费习惯差异化很大,有些场景太小众,开发的成本过高,可以考虑放弃。

任何场景体验活动都有成本,如果你是全国性的品牌,你的场景设置要考虑覆盖的区域与客户数量。覆盖的范围越大,客户数量越大,越值得重金投入。因为,场景的成本可以分摊。

D是需求(Demand)坐标:主要分析用户的需求强度和需求类别。看看是物质需求还是精神需求?是强需求、中需求、弱需求?场景是解决痛点、消除痒点、唤醒需求?还是为用户提供尖叫点、爽点、甜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