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时代

为什么我们,不建议学日本工匠精神,而是学德国?

粉时代

这几年有一个非常火的词:工匠精神。

很多企业也会经常用这个词来介绍自己如何把产品做到极致。

作为一名商业顾问。有时我也会遇到想把自己企业做大做强的企业家问我建议时,问我,

怎么看日本工匠精神,该如何学习?

我认为,如果想把企业做大做强,不建议你学习日本匠人精神,而要学德国。

为什么?

一切事情背后,都有其商业本质。

今天,我就把我对匠人观点的看法分享给你,期望能给你一些启发。

1.日本匠人核心是经验,靠传承

什么是日本工匠精神?

举个例子。

村嶋孟,连续50多年潜心研究最美味的煮饭技巧,因此被称为“煮饭仙人”。

(《煮饭仙人》纪录片截图)

他说, “煮得不好吃的叫做白饭, 还不错的叫做米饭, 而最好吃的则称为银饭”。

所以,他在32岁那年开的店,取名为:银饭屋。

那他是如何制作出银饭的呢?

简单总结可以分为六大要素,原料讲究的是人、米、水,技法上则讲究淘、煮、蒸。

举几个细节。

对煮饭仙人来说,仅仅是用手触摸米,他就知道米的品质如何了;

淘洗米时,要巧妙利用指尖的力道,让每粒白米相互碰撞;

煮饭的火候,要先小火煮十分钟,然后大火煮十分钟;

煮完再用微火蒸饭20分钟,看到冒出白色热气,马上关火,再焖10分钟。

......

这样,一碗银饭才算制作完毕。

读到这里,有些读者会情不自禁地蹦出一些句子,比如,

50年只做一件事,煮出一碗好吃银饭。

在竞争激烈的商业社会,要不忘初心,要有匠人精神。

专注把生活百味,煮进白饭一味。

再比如,在日本银座站地下商场,有一个只有十个座位的小店,那就是寿司之神小野次郎的店。

(《寿司之神》纪录片截图)

作为寿司之神,小野次郎做寿司,从食材、制作到入口瞬间,每个步骤都经过缜密计算,近乎一板一眼的追求每个细节。

而且还会针对不同食客调整寿司大小,以至于能够一口吃掉美味。

小野次郎被誉为,终其一生都在做寿司。

他说,

一旦你决定好职业,你必须全心投入工作之中;

你必须爱自己的工作,千万不要有怨言;

你必须穷尽一生磨炼技能;

这就是成功的秘诀,

也是让大家敬重的关键。

(《寿司之神》纪录片截图)

小野次郎也以这种标准要求他的学徒。

而学徒,做的好坏,就全凭小野次郎主观判断。

在这里,大家都想让小野次郎满意,小野次郎的认可比一切都重要。

(《寿司之神》纪录片截图)

学徒最开始的工作就是拧毛巾,头四个月唯一的工作就是把极烫的湿毛巾拧到全干。

有个学徒练习煎蛋,4个月后终于做出一个让小野次郎觉得还可以的煎蛋。

学徒当场高兴地哭了。

但这离真正做寿司远着呢,因为还要至少3年学会准备大米,8年时间学会怎么把寿司按进寿司卷。

这就是日本的工匠精神,精雕细刻、工艺精湛。

这时,你可能会说,这不正是我们中国企业应该学习的嘛。

做事专注,精雕细琢。

是的,可是,问题就在这儿。

你要怎么学呢?

这都是手艺、这都是感觉、这都是经验,标准都是师傅的一句话。

你就是在边上天天看,也不一定学得会。

日本匠人的核心是经验,靠传承。

所以,我才会建议你,如果想把企业做大做强,别学日本的匠人精神。

2.德国匠人核心是精确,靠工业化

这种凭手艺,凭感觉,凭经验的日本工匠精神,我们不学,那我们学什么?

我建议你可以学习德国的工匠精神。

德国的工匠精神是什么?

精确。

2017年的国庆期间,我陪同问道全球的企业家学员们一起参访了德国ABB技术工厂的培训中心。

这个工厂的总裁就陪着我们在工厂里转了一圈。

我们看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

一些十五六岁的小朋友拿个钢锉在那锉一个钢条,搓完之后拿游标卡尺来量。

看看锉的是否符合标准。

我就问他们总裁,为什么现在还需要人做这种事,现在机器不是可以一下子就加工出来了吗?

那位总裁说,是的,机器肯定可以加工出来。但是我们要锻炼这些学员对精确度的把握。

读到这里,你是否发现了德国匠人精神和日本匠人精神的不同。

德国的学徒,对他考核的标准是用游标卡尺测量出来的,而日本匠人的学徒考核标准是师傅的经验。

德国匠人追求的是精确,而日本匠人追求的是传承。

到底什么是精确?

我们再举个例子。

2016年,总理说,我国目前尚无法独立生产圆珠笔笔头。

为什么?

有人说这是因为进口更划算,成本更低。

但我们不能否认的一个事实是,圆珠笔笔头对精度的要求非常高。

(图片来自网络)

就比如这个球珠吧,一定要足够圆才行。

可是如果把直径0.5毫米的钢球做到足够圆,就要求对精确有极高的要求。

就比如同样需要钢珠非常圆的轴承行业。

轴承主要功能就是支撑机械旋转体,降低其运动过程中的摩擦系数,并保证其回转精度。

说的又有点复杂。

简单来说,就是如果轴承里钢珠足够圆,那么摩擦力就小。

我们看个国产轴承和德国轴承对比视频,就能了解到德国人对精确的要求是多么高。

你看,我们的轴承转几圈就停了,因为摩擦力大。

但德国的轴承,是不是给你感觉,一旦转起来,根本就停不下来。

从肉眼上,你可能看不出什么区别。

但是一旦到毫米、微米这个量级,对精确的严苛追求,就显得尤为重要。

说了这么多德国匠人对精确的执著。

那精确的价值是什么呢?

价值就是,通过精确,我们可以几乎把任何事都工业化。

3.只有精确,才可复制,才能工业化

把任何事都工业化?

这是不是有点太绝对了。

比如下厨房做个菜,都是精盐少许,油七分热,要怎么工业化。

确实,我们的中餐严重依赖大厨的经验,当然这也是我们很多餐厅无法做大做强的原因。

因为无法工业化,没办法快速复制。

那我们看西餐是怎么做的,就比如西式烘焙。

在一个标准的西式烘焙厨房里,你一定会看到下面这些仪器:

台秤、量杯、量匙、钟表、温度计等称重、计量、计时、温控手段。

(图片来自网络)

如果我们看一个烘焙菜谱,你甚至觉得这不是菜谱,明明就是一个作业指导书。

(图片来自网络)

它会把用料、发酵时间、火候等都精确到毫升、克、分钟、摄氏度。

即使作为初学者,你只要严格按照这份指导书做,也能做出美味的烘焙甜点。

再比如,国内最大的餐饮企业百胜集团,下面的肯德基。

在中餐厅的后厨,各种机器设备是辅助大厨更好的烹饪佳肴的。

但在肯德基的厨房,人是辅助各种机器设备的。

薯条什么时候下锅,油要多少度,这些都是标准化的,机器设置好的。

操作的人员只要按照指导手册完成标准动作就可以了。

这就是通过精确,实现工业化的力量。

也只有这样,肯德基才能在全国开几千家店,口味几乎一样。

所以,回到最开始那位同学的问题。

企业想做大做强,要不要学习日本匠人精神?

当然可以学,可以学日本匠人精神专注、极致。

但是非常不建议你学日本匠人精神的这种通过师傅带徒弟的传承。

反而,如果想做大做强,我更建议你去学习德国的匠人精神,每件事都追求精确,只有这样你才能实现标准化,实现工业化。

只有这样,企业也才可以实现复制,做大做强。

最后的话

这时,有同学可能会说,日本匠人精神不完全指的是煮饭仙人、寿司之神。

索尼,惠普,三洋等等制造业企业,也一样很伟大,值得学习。

当然,三人行必有我师,任何一家企业、一个人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何况日本这些在世界上都赫赫有名的企业,当然会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学习。

但是,如果是一家想做大做强的企业,我仍然不建议你学习日本匠人精神的传承、独门绝活,而是建议你学习德国匠人精神的精确、可复制、工业化。

因为现在的生产是什么?

是模块化生产、广泛分工。

就比如,10几年,在液晶这个领域,日本这些赫赫有名的制造业企业,为什么会输给三星呢?

罗胖在有一期液晶演义的罗辑思维节目中提到,在平板技术初期,每家日本企业都想找到独门绝技,想靠精雕细刻、工业精湛和别人弄出差异化。

所以,松下和日立主攻等离子技术;佳能和东芝研发一种名为SED的显示技术;索尼研究“场致发光”技术(现在很少人知道那是什么意思);三洋则专攻OLED技术。

只有夏普专注于液晶技术。

但即使是夏普,也还是想要研究独门绝技。

在很长时间里,夏普生产的液晶面板只供给自家的电视机使用,不对外供货,夏普想让自己的液晶电视一枝独秀。

而韩国三星则通过“疯狂”的巨额投资,模块化生产,让液晶平板实现了摩尔定律,每过18-24个月性能就翻一倍。

有人分析过液晶技术的专利分布,发现日本企业的专利数量有明显优势,但更多的专利,更多的独门绝技,并没有让这些日本企业获得竞争优势。

因为竞争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现在的生产是模块化生产、广泛分工。

这种生产方式需要的技能是什么?

是经验、是师傅的感觉、是传承、是独门绝技吗?

不是的。

这种模块化生产、广泛分工需要的是精确、可复制、工业化能力。

所以,一家想做大做强的企业问我建议,到底学什么?

我会建议你别学日本的匠人精神,而是最好去学德国的工匠精神。

祝福。

祝福你的企业早日做大做强,走向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