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时代

一支视频点赞量破800万,专业喜剧人“吃香”的秘密?

粉时代

专业喜剧人在抖音,仅仅是靠情怀吸粉吗?

冬至这天,一个话题冲上了微博热搜,叫#还以为在看冯巩的小品,点进一看,原来是冯巩和徒弟@大头哥(曹随风)在亲手包饺子,过程中两人一来一往说着俏皮话,徒弟多次将军不成反被师傅回怼,逗乐得很。网友在评论中更是直言“有那味儿了”。

而在这支视频的原发地抖音,经过在站内、站外多个流量平台的内容发酵后,引流甚是可观,截止12月28日,该视频点赞已突破850万,转发52万,评论超15万,又一现象级作品达成。

如今在抖音,并非都是些网红新面孔,许多我们从小看到大的“老熟人”纷纷入驻抖音,并规律化在抖音发布内容。是什么让这些老艺术家们热衷于玩短视频呢?他们的内容火爆仅仅是因为“童年光环”吗?在内容端,能给平台上同样做泛娱乐内容,或剧情类的账号红人哪些启示呢?

一、专业喜剧人在抖音

抖音依靠6亿日活,已经形成了一个流量黑洞,吸引着大量素人、优秀内容创作者,包括明星名人的入驻,而专业喜剧人也是其中之一。

从春晚常客“我想死你们了”冯巩,到喜剧新势力脱口秀标杆李诞,再到最近德云男团的强势进驻,抖音的专业喜剧氛围愈加浓郁,能供用户选择的娱乐类型也愈加丰富多元。

而专业喜剧人的入驻除了觊觎流量曝光外,内容属性上的深度契合,及想要近距离与年轻用户对话保持作品“新鲜度”,也是两大绕不开的原因。

首先,从内容属性上来说,抖音的泛娱乐氛围与专业喜剧人长期浸淫的相声小品类传统喜剧节目非常契合,抖音上爆红的几位老一辈喜剧艺术家,都是在喜剧行业摸爬滚打了多年的实力“老炮”,讲段子拍短剧对他们来说就是小巫见大巫,只不过与观众对话的平台换了,屏幕变小了,观众年龄层降低了;

其二,增加了曝光度,在延续国民度的同时扶持新人。这类喜剧人长期活跃在相声小品舞台,但受限于各类晚会的性质,每年能登台与观众见面的次数并不多。而入驻抖音,让这些喜剧人有了可以固定与观众见面的平台,提升曝光机会,顺势还能借自己的热度带徒子徒孙们“刷脸”,提携后辈。

最后,当然短视频也给了这些老艺术家一个亲密与年轻用户互动的机会,帮助他们更深刻的了解当前的潮流文化,学会怎么样与年轻观众沟通,让作品更“接地气”。

而不同的入驻侧重点也导致了不同的账号运营状态,卡思数据将专业喜剧人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以自娱自乐为主,将短视频视为与观众交流的阵地;另一种是以作品展示为主,人在戏中,有一定的商业化需求。

@潘长江就属于第一种类型。在19年仅用3个月时间,就收获了1400万粉丝,潘老师的内容以个人日常记录为主,大多为配合特效做的搞笑内容,或记录剧组日常,和其他明星伙伴的合拍。视频普遍较短小,但都有他很强的个人风格。

潘老师特别爱惜自己的国民口碑,商业化内容几乎为零,甚至还劝在《小兵张嘎》中饰演嘎子的谢孟伟,不要在直播电商的名与利中迷失自我。

第二种类型的典型代表就是@暖男先生,依旧是角色扮演类的段子剧,有一定的人物连贯性,但剧集内容并不连续,大大方便了新用户观看。内容也如其名,由一些温馨的小段子剧组成,充满正能量的老好人形象,延续了郭冬临一直以来的作品风格。

@暖男先生的内容能快速吸粉与观众对他风格的熟悉感有很大关系,但也正因为这个原因,该账号仍处在新瓶装旧酒的桎梏中。内容从剧情看没有什么新意,大量网络段子的整合包装再利用,很难让人有持续关注的动力。

这也是很多老一辈喜剧人的通病,他们适应了新的内容形式,但却没有融入,虽说自成一派格外有情怀,但想要长期收获用户关注,只靠情怀还是不够的,需要有新奇的风格转型收割用户注意力。

当然,除了这些“春晚面孔”,还有很多新生代喜剧人也将抖音作为了又一战场。如同样在19年大放异彩的许君聪,总是在贾玲小品中充当助演的他在抖音当了回主角,凭借自己贴近年轻用户嗨点的创意掳获了不少关注。

还有踩在脱口秀浪尖的男人李诞,在抖音上的玩法更是多元,先与官方携手“欢乐Dou包袱”开启直播脱口秀,后又与罗老师一起交个朋友搞直播带货,涉猎的内容和变现范围极广泛。

而且不止李诞,他团队下很多脱口秀演员也在抖音有着不俗人气,特别是通过一些剪辑号的再加工,突出高能片段,爆点满满,听着特别过瘾。

如“谐音梗小王子”王建国,虽然脱口秀OG依然难逃千年老二的结局,不料却因为和李雪琴的绯闻频上热搜,他的作品也总是刷屏;还有来自车间的美少女赵晓卉,以一篇淘汰感言谱写了两季来的爆笑新高度,描绘的“打工人”形象丰满生动。

除了这类剪辑账号,还有卫视官方的喜剧剪辑号,将过往荧幕上的喜剧内容剪切成几部分,分批次搬上短视频平台,用经典内容再次点燃用户的热情。

如@辽台《哈哈班主任》,就是将经典小品作品再此呈现在观众面前。12月20日、21日,两日增粉近100万,有很强的内容号召力,说明对这些经典内容,观众仍有强烈需求。

而除了喜剧人自发入驻外,官方也为进一步发展娱乐生态不断注入新力量。12月21日,郭德纲率领德云社“云鹤九霄”四科弟子在抖音开启了为期半年的龙字科招生直播,首场直播便收获了3300万人次观看,168万打赏,人气惊人。

二、真就是【姜还是老的辣】?

从上面喜剧前辈在抖音的发展状况看,这些专业喜剧人都仿佛拥有“一呼百应”的绝技,似乎不费甚力,就能轻松涨粉千万。到底是沾了“从小看到大”情怀的光,还是真有什么修炼秘籍?

其实不得不说,在过去娱乐内容不像如今这般丰富时,春晚真的是一代人的童年记忆。“宫廷玉液酒,一百八一杯”甚至在如今成为了区分是否是自己人的暗语,可见这些相声小品的影响力之广。

而承载着这些共同记忆的专业喜剧人更是一代人共同的回忆,“一听到冯巩老师的声音,我就觉得该吃饺子了。”“有那味儿了”成了很多人关注这些专业喜剧人的触发键。

如冯巩包饺子的视频,其实细究起文案内容,虽说合辙押韵朗朗上口,但也并非到了惊艳的地步,而之所以能收获大家的追捧,就在于冯巩一开口,扑面而来的熟悉感活脱脱的将春晚小品搬到了抖音。

再加上段子剧情对这些专业喜剧人来说完全就是降维打击,习惯了大场面的他们,应对起60s短视频可谓驾轻就熟。

也因此,相对于红人,他们具备强大的群众基础;而相对于偶像明星,他们又有扎实的喜剧内容做支撑,让整体发展都优于红人及普通明星。

那我们作为没什么积淀的普通内容创作者,可以从这些专业喜剧人身上收获哪些做爆款内容的启示呢?

专业喜剧人有过往多年观众缘积累,所以不需要过多介绍,就能在新平台打开影响力。而对于普通内容创作者来说,是不具备这种先天优势的,那就需要在后天格外重视这方面的打造。

所以,要依托每一条短视频内容,逐渐为自己打造出丰满的人设,以可量化的内容(如一些口头禅,招牌动作,令人印象深刻的装束),辅助用户快速对账号建立认知。

如@多余和毛毛姐,标志性的红头发;如@李佳琦,“OMG,买它买它”;再如,@郭老师,难以复制的“郭言郭语”,都是靠通过强化“记忆点”,从而收获大量关注的典型案例。

所以,大家不妨在人物设定中,加入些标志化内容,每集片头片尾都可循环露出,加深观众印象,说不定能收获意想不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