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时代

「杀疯了」的《吐槽大会》,会是「救活」综N代的新解法吗

粉时代

杨鸣:您先请,毕竟留给国足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范志毅:留给男篮的时间还有很多,从教练到运动员都在上综艺。

……

杨鸣:缅甸、叙利亚、哥斯达黎加,你们不输我都不知道这些国家队这么厉害。

范志毅:你以为我知道啊,我也是第一次碰到他们啊。

……

昨晚,全新引入的roast battle环节让《吐槽大会》再次“杀疯了”。从乃万和那吾克热rapper的态度吐槽、易立竞和马思纯上演“悬疑式吐槽”,到国足和男篮两位教练的真性情吐槽,都让人上头。

改版,是第五季的关键词。这是一次基于经典节目模式和IP生命周期所做出的“主动求生”,而赛制调整和真人秀便是节目选择的抓手:整体引入淘汰赛制的基础上,自曝槽点、战队battle、1V1V1、补刀环节等趣味环节让节目更精彩纷呈。

如果说改版前的《吐槽大会》是情景喜剧,如今则是连续剧,每一个赛段生存规则在变,有人在离开有人在加入,也有人愈战愈勇,起承转合齐备。打破惯性的改版自然会面临质疑,“赛制混乱、隔两期就看不懂了”、“规则太复杂”的声音也存在着。——若从连续剧的角度来看,似乎恰恰佐证了它的精彩程度。

《吐槽大会》的改版真的失败了吗?当所有的争议质疑被底层创作逻辑变成一道市场题时,或许更容易拨开迷雾。截至目前,其在腾讯视频播放量达到8.76亿,猫眼专业版最高热度值达到9842,微博上同名主话题阅读量高达108亿。

“赛制改变的本质指向于观众买单的地方”,导演谭晓虹指出。看似混乱的赛制背后,实则是乱中取胜的艺术:以赛制改革为依托,《吐槽大会》第五季实则完成了一次对嘉宾圈层、吐槽议题等的全方位扩容和碰撞,也让这一经典综艺IP在无序与“粗粝”中爆发了新的生命力。

01、“杀疯了”:被赛制改革逼出来的生命力

“想过停办《吐槽大会》吗?”在豆瓣评分、不好笑、洗白大会的三连击后,易立竞发出了灵魂拷问。

观众应该没想过失去这份陪伴,但《吐槽大会》显然不满足于现状,他们在筹谋着一次“救活”:不是对原有赛制的补丁升级,而是跳出固有节目模式对明星大咖的依赖,以强赛制和真人秀建立全新的内容抓手。

这是一次带有实验性质的产物,也的确有令人眼前一亮的“资本”:强赛制不仅激活了嘉宾的吐槽欲望,也刺激着观众的观看欲望,不过其同样面临一些其他的声音。任何试图剥离内容效果而去单一探讨节目赛制的行为,都是“耍流氓”,如今节目行至中段,再来回看前面的赛制,或许会更有体会。

如果让观众票选最想吐槽的赛制,估计开篇的“自曝槽点”首当其冲。只是跳出当时当下的语境,它其实建立了一个开放的真心话大冒险的环境,追求的是好胜心和胜负欲下的吐槽精神,对一整季的故事线搭建非常重要。就像一言不发的张大大被全场爆灯喜提主咖,这种态度也贯穿在之后的吐槽中并形成强烈的喜剧效果。

进入正片,战队battle拉开序幕。第一赛段用杨蒙恩的段子来介绍便是“队员决胜千里之外,队长惨死帷幄之中”;第二赛段残酷升级,三支队伍将有一支将面临团灭。台上在“煽风点火、寻衅滋事”中杀疯了,后台备战间的人则在小心计算分数和赢得比赛的空间,“莫名其妙的团魂”就诞生了。

如果只是这种规整赛制显然就不是《吐槽大会》了,补刀环节、队长1V1V1、充数嘉宾等花活儿齐出,“搞事情”的意味更加浓烈,更重要的是当看似草率的赛制遇见了“不守规则”并且求胜欲爆棚的嘉宾,也让节目内容更具有可看性。

为张雨绮补刀,大张伟、阎鹤祥、呼兰带来了一场混杂着相声和说唱的群魔乱舞式的表演;杨笠帮张大大补刀时更似吐槽,“我活了30年,清清白白,今年却沦落到帮张大大回怼,这就是我骂男人付出的代价吗?”;张大大本人更是以“杀敌一千自损八百万”的自黑在队长1V1V1环节获胜,帮助战队逆袭。

全新引入的roast battle,是第三赛段的“花活儿”。在捉对厮杀的主赛制下,3分钟的对决也增加了节目烈度,乃万和那吾克热的说唱吐槽,让张绍刚感慨可以做一季只邀请rapper的《吐槽大会》,李诞为之命名《中国新吐槽》。你来我往的交锋,言语间的机锋也更值得品味。

激烈、混乱、复杂甚至是草率的赛制,不仅让台上的嘉宾们“杀疯了”,也让荧屏前的观众上了头:哪一队会面临淘汰?补刀能成功吗?这些强烈的悬念感,成了《吐槽大会》勾住观众的钩子,也逼出了这档老牌综艺刻在骨子里的生命力。

02、“XX式吐槽”盛行:嘉宾扩容与众圈混战

归根结底,《吐槽大会》是人和内容的艺术。这一季的节目之所以好看,还在于它在极其复杂的赛制里填充了一批更为复杂的嘉宾:不再是围绕着主咖的“朋友圈”邀请嘉宾,而是不同圈层的嘉宾大混战。

以淘汰赛制为依托,《吐槽大会》建立了一个流动的秀场。首发的21位嘉宾,脱口秀演员外,阎鹤祥代表的相声演员,秦昊代表的实力演员,陈卓璇代表的选秀偶像,易立竞代表的媒体记者,张大大代表的主持人,宋方金代表的编剧,这是一场泛文娱圈的聚会。

随着第一赛段有人离开,第二三赛段的充数嘉宾、吐槽主咖已经就位。许知远代表的知识分子,金星代表的舞者和主持人,汪东城代表的早期男团偶像,郭艾伦、周琦代表的运动员,范志毅和杨鸣代表的教练,那吾克热和乃万是rapper,嘉宾圈层版图再度填充。

恐怕再没有哪一档节目能够汇聚如此广泛的圈层群体。演员、体育、说唱并不是这个舞台上的“新新人类”,但沉浸式赛制的加持让这些人流动了起来,以团队、个人、台下等多重身份交叉出现,也完成了一场多元化、全方位、由表及里的圈层文化碰撞。

这种碰撞作用于市场会形成三种影响力:其一,个人吐槽风格的不断被凝练。这是《吐槽大会》史上嘉宾出圈情况最好的一届:易立竞的审问式吐槽、许知远的文化人吐槽、阎鹤祥的相声式吐槽、大张伟的互动式吐槽等,都引发了圈层内外的广泛关注,前两者更是颇有“文化现象”的姿态。

其二,圈层的碰撞是多视角下对不同圈层文化的审视。作为首发嘉宾,易立竞以人物访谈记者的视角完成了一次对娱乐圈的全方位审视:面对弹壳,她问“GAI现在还有时间和你喝茶吗”;面对李若彤,她问“中年女性追求少女感,那少女追求什么?追求中年富商吗?”……她的看法与明星间、rapper间的认知显然是不同的。

许知远眼中的直播带货是这样的:“薇娅创造了一个拜物教的神话,在这里她就是拜物教的神”;同属于体育届,面对杨鸣“门那么大怎么就是不进球”的吐槽,范志毅也回怼道,“外行,原谅。足球门是大,前面站着守门员,守门员也是国家队的”,这是属于篮球和足球的碰撞。

其三,完成了对社会议题的态度表达,中年油腻、凡尔赛文学、直播带货热的消费观等都是其探讨的议题。以炒CP为例,王勉的“毁掉陈卓璇,只要说一句我和陈卓璇恋爱了”,王建国的“本来盼着我俩奔现的,结果一看我俩变现了”,看似热逐的背后是对这一现象有意识的调侃,而点到为止和其中意味也是吐槽的艺术。

《吐槽大会》构筑了一个联通多圈层的场域,不仅让吐槽有了更多元、更贴合年轻人偏好的表达,也将多元场景破圈的使命和文化输出的态度隐藏在其中。借用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的话来形容,便是“谑而不虐,猛而不凶,奇而不怪”,这也是喜剧产品的独特魅力。

03、无序的艺术:综N代的真正破局

“改版是破釜沉舟,是要作转型,不然就没有出路,救活节目是我们最初和最终目的”,《吐槽大会》的制片人、腾讯视频七盎司工作室负责人白洪羽强调。而从沉浸式赛制到圈层文化碰撞,《吐槽大会》正在焕发出蓬勃的生命力。

这种生命力,不只是在于第五季漂亮的数据、良好的口碑,而是赋予了综艺IP长久走下去的可能。白洪羽将这称之为“海洋生物进化出四条腿,走向陆地”的过程。或许这才是真正的关于综N代的破局的解法。

2017年《吐槽大会》横空出世,只是四年走来它也不可避免面临着问题,首当其冲的便是固有节目模式对明星嘉宾的强消耗。——甚至相比内容好看度,也就是市场所说的不好笑、洗白大会,它更粗暴的决定了节目的生命周期。

谭晓虹大致估算了下,目前已经进入《吐槽大会》体系的嘉宾大致有四百位左右,即使不考虑邀请、档期问题,娱乐圈有多少人经得起消耗?他们隔多久会贡献一批新的槽点?这并不是一个可以短期重复亮相的节目。——赛制改革瞄准的正是这一痛点,唯有打通这一模式才能摆脱明星大咖的限制,走向长寿。

当然,她也坦诚改版面临的质疑,不过她强调道,“核心目的是通过赛制激发嘉宾吐槽的欲望,赛制的催化对本季的犀利程度和吐槽真实性起到了正面作用”。这从来就不是一档竞技节目,冠亚军并没有那么重要,如果放正了姿态,或许对其中的“草率”也就多了份理解,而这也是生命力激发的过程独有的粗粝感。

另一重的破局,是对综艺IP受众群体的突破。改版后的《吐槽大会》通过嘉宾圈层的扩容,实际上完成了两个方向的部署:打破圈层与打透圈层,甚至两个可以在同一期节目中实现。以第七期为例,rapper圈和体育圈的攻防直击圈层受众,同时又与脱口秀、记者、演员等不同圈层产生了勾连。

作用于市场,前者打破的是被大数据所左右的“信息茧房”困境,节目也搭载着尽可能多的圈层和传播路径,形成一种多元发散,辐射向更广泛的群体。如果说前者是辐射状的蜘蛛网,后者则是对黏性更强、参与度更高的垂直用户的深耕,并最终形成外扩效应。

如今的《吐槽大会》,已然总结出了一套兼具两者的选择嘉宾方法论:其一是热度高具有即时性话题的飞行嘉宾,其二是在圈层中具有一定影响力、具有强烈个人属性的人物;其三则是具有强烈个人表达风格的人物。如此,也就有了我们所看到的许知远、易立竞、阎鹤祥、金星、大张伟等人的汇聚一堂。

回到当下,《吐槽大会》的讨论密度、市场热度正在快速上升,所谓的“越改越糊”此时下结论为时尚早,更重要的是,相比一时的得失,如今的它才真正有了经典综艺IP的模样,并在与市场的激荡中焕发长久的生命力。我们也期待着它带给市场更多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