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时代

短剧的下一个风口是短剧电商?

粉时代

短剧的下一个风口是短剧电商,而不是短剧+模式,尤其是炒的最热的“短剧+文旅”模式。

很简单,短剧+文旅都是地方政府出钱拍短剧。来宣传当地的旅游。这种模式在影视行业早就有。各个地方政府都有的扶持影视的补贴政策,但是并没有起到啥作用。因为能拿到这个好处的永远是关系最好的,而不是内容能力最好的团队。并且地方政府的决策和效率也是远远比不上各大电商巨头的。

所以未来短剧的下一个风口是短剧+电商模式。电商巨头们有钱,有流量,市场化,效率高。它更能做好短剧+的这个业务。

而现在主流的小程序模式,未来它也会消失或边缘化。而取代它的是账号短剧!短剧电商是依附在账号短剧这个载体上,而不会投放在小程序平台上。现在拼多多和淘宝等电商都开设在短剧频道。初期是吸引流量和用户停留。后期就会投资短剧或组织商家植入广告。用来带货。这些电商巨头做短剧,不是看中每年三五百亿的投流市场,而是看重短剧业务的流量风口,以及它的带货潜力。用来撬动上万亿的电商带货市场。

而小程序短剧这种爽快直给的内容形式,用在免费的抖快短视频平台和电商平台,同样是流量密码。例如《七颗猩猩》和《派小轩》账号就靠恶搞小程序短剧的段子取得现象级的流量。《姜十七》也是吸取教训了小程序短剧逆袭打脸的套路,坐稳头部短剧账号的宝座。

短剧电商的盈利模式分为两种,一种是按效果付费。类似橱窗模式,短剧植入带货广告,用户产生冲动消费,点击链接进入橱窗购买商品。另一种就是星图和聚星的一口价广告模式。这个跟电视广告也类似,例如你报价3万,不管转换率如何都是3万。

电商巨头自然是按转换效果的付费模式为主。而优爱腾也有做短剧电商的优势。所以他们也能分到一杯电商广告的羹。 当然还有一个中间模式。就是CPM分账,按播放量付费。不需要用户真正购买商品。只要一千次点击就能分到10到20元。一般一集短剧有个100万有效播放量,就能分到1万元左右。实际要分的低一些,因为要克扣一些无效的点击。一般100万能分个几千块。

短视频只到2022年之后才形成了一个健康的短剧广告投放生态。一般在抖音快手3到5万一条广告居多,这个比优爱腾广告效率高多了。一集账号短剧1000多万播放量,星图报价才5万左右万。要知道优爱腾很多分账剧一集才几百万的播放量,前面插播一条5秒的广告最少要几十万。所以在短剧账号上投放,要比优爱腾低10倍以上。自然市场上广告预算就逐渐迁移到抖音快手这边了。 抖音头部短剧是《姜十七》卖的最贵,58万一条。但是播放量能达到三五千万。平均点赞50万左右。相对优爱腾贴片,性价比也算是很高了。另外,韩束等大品牌也经常定制《姜十七》12集的系列短剧。一般花500万到1000万不等,每一集都有品牌露出。而更多的腰部品牌和腰部账号的合作。可能只需要几十万到一百万就能定制一部短剧。未来短剧更多的和品牌结合更密切,转换率也更高的形式,有待我们去探索。

短剧电商模式,也将是明星变现的一个新大陆。因为现在明星也没活干。靠片酬生存是很难的,靠代言也很难,几百万和上千万的代言费那是一线巨星才有的待遇。二线以下的艺人是拿不到代言费的。目前都是靠拍信息流广告,半代言的性质。例如某电商酒品牌,就找了多个老艺人去工厂跟创始人拍段子,然后把这些切片变成信息流广告投放。估计也就几万或十几万的片酬。远远不是百万级别的代言合作。

可以预料,短剧电商模式普及后,它适合传统明星的参与,因为有品牌属性,而小程序短则没有。而有明星参与的短剧,也更容易拿到品牌合作。否则没品牌赞助,光靠短剧的投流票房收入,是请不起大明星的。而有了明星,就能撬动更多的品牌资源和免费流量。让短剧市场变得更主流,更出圈,更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