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岁,黄峥宣布辞任拼多多董事长。站在这位创始人身后,是他用近6年时间一手缔造的市值千亿美元的公司。
根据拼多多最新发布的财报,2020年第四季度,拼多多实现营收265.477亿元,较上一年同比增长146%,全年实现营收594.919亿元,较上一年同比增长97%,接近翻倍增长。两项数据均大幅高于市场预期。截至2020年底,拼多多年活跃买家数达7.884亿。
急流勇退,让公众一时错愕不已。拼多多董事长由联合创始人、现任CEO陈磊接棒,黄峥在内部信中表示,辞任董事长后,其个人名下股票将继续锁定3年不出售。自己将结合个人兴趣,致力于食品科学和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并着眼于拼多多未来的长远发展,“去摸一摸10年后路上的石头”。
“小时候,老师问我们长大了想做什么,我和很多人一样说想成为科学家。而今一晃已过不惑之年了,想成为真正的科学家也许已经不太可能了。”黄峥在内部信中调侃,成不了科学家,但也许有机会成为未来(伟大)的科学家的助理,那也是一件很幸福的事儿。
“伯乐”段永平
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黄峥如自己的恩师段永平一般,在公司全盛时退休。段永平40岁退隐江湖,后移居美国,专注投资,被称为“最神秘的富豪”。
梳理黄峥的创业历程,也总不免会提到两个人,一个是丁磊,一个便是段永平,前者是网易创始人,后者便是VIVO、OPPO和步步高的幕后大佬。
黄峥本科就读于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主修计算机专业。在校期间,他在网上发表的一篇专业文章,引起了网易创始人丁磊的关注。后来,丁磊通过MSN与黄峥建立起联系,两人经常探讨技术问题,便熟络起来。
2002年,黄峥在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就读研究生期间,丁磊把他介绍给了段永平,得到后者赏识。最出名的事情是,段永平以62.01万美元拍下了股神巴菲特的慈善午餐后,带上了26岁的黄峥一同前往。
在后来的采访中,黄峥谈及此事时表示,“巴菲特讲的东西其实特别简单,是我母亲都能听懂的话。这顿饭对我最大的意义可能让我意识到简单和常识的力量,人的思想是很容易被污染的,当你对一件事做判断的时候,你需要了解背景和事实,了解之后你需要的不是睿智,而是面对事实时是否还有勇气用理性、用常识来判断。”
在创立拼多多之前,黄峥在家休息了很长时间,他花了很多时间去考虑怎样去改善自己的生活,“我发现不光是自己,其实也有周边的人,其实对于找到好的东西,或者是说有质量、有品质的东西,是欣喜的,是愿意和别人分享的,所以做的这个产品,我觉得它是一个微创型。”
2015年,黄峥创立的拼好货上线,同年9月,黄峥的公司内部孵化新电商平台拼多多。2016年9月,拼好货与拼多多宣布合并。
在阿里、京东等电商巨头林立之下,拼多多实现成功逆袭与突围,黄峥将商业模式总结为错位竞争,“拼多多争夺的是同一批用户的不同场景,错位才会长得更快,所以不存在打掉淘宝多少订单。”
2016年开始,黄峥曾在个人的公众号上分享自己的读书、创业感悟。他的简介如此写到:和大家分享一些我的思考,也作为我自己的记录。希望几十年后,能像巴菲特给股东的信一样,依然可读。
在《为什么再次创业?》这篇文章中,黄峥说源于两个原因——一是他喜欢当前的事和团队,再次创业能让自己更幸福或者说更快乐;二是自己还有一些野心,还有一些能力和能量没有释放,隐约觉得当前的机会有可能让自己做出一个影响面更大,自己成就感更强的事。
黄峥回忆道,他从小受的教育就是觉得创业是个不错的事,所以一开始就想创业,创业一开始就是说想做成一家公司,公司能够赚钱,同时自己能够更牛一点。
他也谈及遗憾,那就是自己目标导向太明确,在追求第一上,在努力做一个好学生上浪费了过多的时间,损失了很多逆反、捣蛋和纯粹享受青春的时光。“60分万岁是个好哲学”, 这是黄峥在很多年后才慢慢悟到的,这或许与此次急流勇退有一定关系。
本分人
在创业过程中,段永平一直传递给黄峥一个最重要的信念,那就是做人要本分,不占他人便宜。
在上海拼多多黄峥的办公室里,墙上挂着隶书体“本分”两个大字,这也是属于拼多多的企业文化。
黄峥说本分的意思是责己,就是如果一件事出现问题,首先是找自己的问题,而不是怨别人。第二就是说,不管别人怎么样,但是我要做到自己的本分。
“比方说在商业里面,比方在你在某一个局部获得了一定的垄断地位,那你是不是能够坚持自己的本分,只赚取合理的利润;当一件事情出现分歧的时候,或者说当一个蛋糕要分的时候,一刀切下去很难做到这个公平的时候,你是不是能够首先去想是说尽我的本分,不占别人的便宜。这种文化在一开始树立的时候其实是比较难的。”黄峥说。
黄峥说自己不是一个典型意义的CEO,一负责给公司输入价值观和文化,以及为员工树立人生理想。二是管那些突然冒出来以前没遇到过,也不知道分配给谁的问题。
“什么是本分?其实就是听话。”一位拼多多前员工这样理解。在拼多多,听黄峥的话,被视为公司文化的信条之一。
在外界的印象中,相比于互联网企业的开放,拼多多显得更加封闭一些。
作为一名硅谷型创业企业家,黄峥给外界的标签是学霸、理工男、接受西式精英教育的商业奇才。但2018年,中小商户围剿拼多多事件的爆发,让这位创业者深陷舆论漩涡中。
当年的6月13日,拼多多第一次召开媒体会,黄峥一口气与媒体聊了三个小时。
事后,黄峥反思拼多多最大的问题,在于已经到了一个挺大的体量,但公共沟通有点像鸵鸟,渠道不通畅,甚至都不明确,他觉得自己要负主要责任,“这是一个不成熟的表现”。
拼多多是黄峥的第四次创业,前三次他分别创办了欧酷网、乐其和寻梦游戏。
不同于前三次创业,它觉得这次创业更加社会化,接触的人涉及的人也较之前的创业更多,这注定了他得去面对一些不那么快乐的事,以及一些不那么喜欢他的人。
“但回归本心,我希望每天我都能坦然地面对自己,自己觉得心安,自己觉得尽了本分。如果我还能逐步拥有选择性记忆的能力,记住快乐的,忘记焦虑忧伤的那就更好了。”黄峥曾如此感叹道。
风波后的不久,2018年7月,拼多多美国正式上市,但敲钟人并不是黄峥。面对外界各种传言,他觉得这这并不是什么大事,面对媒体的询问,他的理由很简单;之前得过中耳炎,气压变化还是会难受。“敲钟这个事儿想更多让消费者参与,消费者、商家都参与都去办签证还是比较麻烦的。”
2018年,上市后拼多多黄峥首发内部信:要坚持本分,员工期权锁三年,继续埋头苦干。
上市、财富自由这些似乎对黄峥诱惑力并不大,这与他创业之前在谷歌工作经历有关。随着谷歌的上市,他在工作期间见证了很多人一夜暴富的瞬间,27岁的黄峥也在那时实现了财富自由。
这也让他意识到钱的作用是有两面性的,对于很多人来说可能一下失去了生活的目标和意义,可能让他甚至有10年期间处于迷茫期,在他最好的生命的时间里面,他可能就很荒废。
他认为,如果钱更少一点的话,可能人生的总体财富包括幸福指数可能会更高。
“这个经历一定程度上,我觉得让我在做商业的时候可能会更加容易平常心一些,因为商业本身很大程度是用财富来衡量的,但是在很早的时候,相对因为谷歌的原因,让我意识到这个衡量标准是几个纬度之一,而且它很有可能,你过度的去强调它的话,对于自己人生,甚至对商业本身都是有伤害的。”
而此次拼多多新任CEO是技术出身的CTO陈磊,也被外界认为是黄峥坚持本分的另一表现。
拼多多代表的电商匹配场景里,“货找人”,即AI智能推荐将扮演更重要的角色。而陈磊研究分布式AI,被视为将提高消费者与商品的匹配效率,实现“货找人”的AI电商应用场景。
多面黄峥
段永平毫不吝啬对黄峥的赞誉,他说:黄峥有一点特别好,会不停地问这个是什么意思,那个是什么意思,关注问题本质。他有悟性,又聪明,未来有任何成就我都不意外。
作为拼多多的投资方,高榕资本创始合伙人张震认为,黄峥是一个特别有远见的人,他能非常深的洞察人性,从而敏锐的捕捉到市场机会。同时,他可以看到差异化的打法,并且能够把这种打法快速落地实施。
黄峥符合他对于优秀创业者的两个定义:第一就是他要很Sharp。Sharp跟聪明不一样,聪明只是一种学习能力,而Sharp是一种出色的判断力,是能够透过纷繁的表象数据,一针见血地看到里面最核心本质的能力。
第二点是他的执行力。今天在任何一个领域创业,只要有一家起来,就会有无数个竞争对手杀进来。也就是说,商业模式在今天不等于商业机密。特别是与互联网相关的东西,都是透明的,竞争对手完全可以通过试用你的产品,或者通过反向编译得到你的设计。因此如何能够杀出重围,我觉得是对团队执行力的巨大考验。
黄峥的师弟、蘑菇街的创始人陈琪这样评价黄峥:“师兄黄峥是极度理性的人。”
这位以低调著称的创始人一直显得很神秘,外界对他的了解也相对较少。
上市以后,黄峥连续每年会发布致股东信,成为公众了解他或者拼多多这家企业的一个重要窗口。尤其是去年新冠疫情期间,黄峥以“新生之时”为主题发布2020年度致股东信,画风十分清奇,他谈起了物理定律和方程式,谈疫情,谈人类,充满了诗意、物理和哲学思维。
在文字的结尾几段,他更是引用了诗人穆旦《冥想》里的一句话:“我冷眼向过去稍稍回顾,只见它曲折灌溉的悲喜,都消失在一片亘古的荒漠。这才知道我的全部努力,不过完成了普通的生活。”
对于创业,黄峥觉得是一件很享受的事情,像是在玩游戏,也给人生带来更强的成就感。但创业久了,他觉得悖论在于,“这个公司好的时候,其实往往你每天是如屡薄冰的,但是你如果哪天觉得很安全,很舒服的时候,那往往这个公司就开始出问题了。”
2018年对外受访时,黄峥就曾表示希望未来能转型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科研人员。他以美国开国元勋之一的本杰明·富兰克林为榜样,其在生意成功后投身科研,发明了避雷针,在电学和气象学方面卓有建树。
如今,黄峥“事了拂衣去”,至此,中国三大电商平台创始人皆退居幕后。未来电商江湖又将如何风起云涌?
参考资料:
1、云九资本采访黄峥全文字记录;
2、《对话拼多多黄峥:后流量时代,只有错位竞争才能生存》,财经杂志,2018.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