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时代

哈啰下沉市场新版图:复刻OYO、美团和滴滴

粉时代

哈啰的新方向

电单车、团购、快送,哈啰在传出上市之际不断拓展新业务,近期又将业务触手伸到酒店领域。

Tech星球独家获悉,继在哈啰出行推出“哈啰生活”,上线“酒店预订”业务后,哈啰于近期在合肥、成都等城市推出自有品牌住宿业务“哈啰小旅馆”和“哈啰酒店”,打造哈啰版“OYO”。

针对此事,哈啰3月30日回应Tech星球称,“感谢关注,不评价此事。”

据一位“哈啰小旅馆”的员工向Tech星球介绍,目前合肥这边已经有3家哈啰的品牌酒店,成都有1家,不久后广州、武汉等城市也会有相关的加盟商。该店是采取类似于OYO酒店的轻加盟模式,运营起来更加方便。

2017年,OYO模式进入国内后曾掀起一阵旋风,带动了中小单体酒店的热度,在18个月的时间里一举拿下了全国50万间客房,覆盖300多家三四线城市,并提升了本土酒店连锁化率,这让国内不少的传统连锁酒店以及新兴互联网企业涌入到该赛道,像华住的H连锁酒店、同程艺龙旗下的OYU、美团的轻住酒店等都曾疯狂开展招商加盟。

2020年5月,哈啰出行CEO杨磊表示,“哈啰的用户大部分是下沉市场的老百姓,基于这样的用户基础,哈啰希望做偏中低端的酒店”。关注与OYO相同的下沉市场酒店,哈啰在下沉市场复刻滴滴、美团后,如今又踏入OYO曾经闯关失败的酒店业务。

下沉版“滴滴”撑起上市基本盘

哈啰的故事起源于2016年,彼时国内共享单车业务突然火爆起来,资本的追捧,让各大城市出现了五颜六色的共享单车,其中有着当时的行业独角兽ofo和摩拜,也有着像哈啰这样刚成立不久的创业公司。

但让大家唏嘘的是,随着一二线城市补贴大战的白热化,2018年,两家曾占据市场95%份额的企业纷纷铩羽,摩拜卖身美团,ofo离破产只差一个公告。

此时,在“免单大战”中活下来的哈啰成功上位,各大城市开始出现“小蓝车”的身影。

哈啰单车的联合创始人韩美认为,在战略方向上,哈啰并没有选择在竞争激烈的一二线城市,而是布局尚未开垦的三四线等下沉市场,所以,在免单大战中的哈啰并未受到波及,反而进行了车型的迭代,迅速在下沉市场扩张并站稳脚跟。

免单大战过后,2018年下半年,哈啰获得蚂蚁金服4亿元的战略投资,资金上的充足,让哈啰也开始适宜地推出更加便宜的骑行月卡,并加大对单车的维护,为用户的体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随着ofo、摩拜的势微,一二线城市出现空窗期,这也让哈啰顺势切入,哈啰单车CEO杨磊曾说,在共享单车领域公司已经是第一了,而且只要是能够进入的城市和区域,必定会很快占据优势,其他品牌“根本没有还手之力”。这种农村包围城市的策略,也成为哈啰其他业务的重要参考。

共享单车业务的成功,让哈啰沉淀了自己在下沉市场的打法。

2018年,哈啰单车在上海召开“出行新势力”两周年暨品牌升级媒体沟通会,宣布企业正式更名为“哈啰出行”,哈啰从单一的共享单车企业演变出多元化业务特征,开始沿着共享运力做垂直业务拓展。

2018年,哈啰继续推广自家的共享电单车业务。不过,由于政策原因,共享电单车没有办法像单车一样,在北上广深等大城市投放,也就是说,下沉市场成为了共享电单车的主战场。

与哈啰一样,松果、滴滴也同样早早布局下沉市场,虽然哈啰在单车上取得了成功,但对于处于同一起跑线、又选择在同一个区位竞争的哈啰而言,在电单车领域并没有多大优势。

紧接着,哈啰又将重心放在了网约车,并推出哈啰网约车服务,迅速在全国300多个城市铺展开来,其中多为三四线城市。基于“下沉市场”的人群近10亿,面对这么大的一个市场,以网约车起家的滴滴同样希望分一杯羹。

滴滴在去年开始向下沉市场进发,推出网约车下沉品牌“花小猪”来势迅猛。据全国网约车监管信息交互平台公布的2020年11月份订单信息显示,花小猪的订单量为354万单,月订单量增长分别为10.5%,位列第一。可以预见的是,哈啰网约车和“花小猪”势必将在更多的城市展开激烈竞争,这是一个“持久战”的竞争过程,短期内难以看出终局。

与此同时,哈啰也在去年测试物流配送服务“哈啰快送”,这是一项依托网约车进行配送的物流业务,但如今在配送业务的细分场景上,已经有多个行业巨头,作为后来者的哈啰,在这一赛道的未来前景都还是未知。

面对出行业务增长进入深水区,哈啰需要尝试新的业务。

复刻OYO和美团,发力本地生活服务

杨磊曾在内部讲话中称,单边业务发展空间有限,进化能力更强的多边、复杂业务将成为哈啰新业务的选择。“公司未来新业务的方法论,就是要发展一些想象空间更大的业务,如团购、到店、酒旅等。”

将在共享出行积累的月活7232万(2020年11月数据)用户流量,横向拓展到其他业务领域,成为哈啰当下的行动目标。近期,哈啰的到店业务和酒店业务成为了大众的关注点。

近年来,中国本土酒店巨头在酒店的连锁化进程中动作不断,特别是轻加盟模式受到市场热捧。

2017年11月,OYO进入中国市场,短短的2年时间受到了行业巨头和资本前所未有的关注,在三四线以及县城疯狂拓展酒店加盟业务。

据了解,哈啰轻酒店业务同样主要是服务于二三线城市,部分四线城市优质地段核心区域,以及大学城等哈啰出行覆盖更高的区域。

哈啰轻酒店加盟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现金加盟,即每年支付9888元的品牌使用费,以及5000元的服务保证金,另外一种则是“现金+置换房”模式。相比于连锁酒店的运营成本,哈啰轻酒店在短时间内更加划算,运营风险较低。

加盟后,原店名统一更该为“哈啰小旅馆(后期升级为“哈啰轻酒店”)”或“哈啰酒店”,并附上分店名字,且享受线上基于超4亿注册用户的哈啰出行App+线下组合的引流服务。

据哈啰轻酒店的宣传手册介绍,加盟23天后的一家哈啰酒店,其散客订单提升37%,OTA点击量提升35%。这也让哈啰看到了酒店业务的发展前景,所以接下来还会在湖北、江苏、广东等地进行推广宣传。

除了酒店业务外,哈啰也围绕着本地生活服务的其他应用场景进行摸索。

哈啰在2020年初在哈啰出行App上线了“吃喝玩乐”的本地生活服务的入口。随后,又将本地生活服务伸入到线下场景,在今年初,哈啰开始小规模试水到店团购业务“哈啰生活”,并在珠海、汕头等多个城市上线,该业务对标的正是“美团圈圈”。

业内人士认为,酒店业务、到店业务并非终点,基于哈啰的运力和流量,未来如果出现“哈啰外卖”、“社区团购”等本地生活业务似乎也不足为奇。

对于哈啰而言,本地生活服务将成为接下来的重心,与美团的竞争也将愈发激烈。

哈啰冲击“共享经济第一股”?

在下沉布局了共享出行/顺风车、本地生活、连锁酒旅、物流配送等业务的哈啰,正在下沉市场将几乎所有互联网的生意再做一遍。

哈啰之所以想打造下沉市场的互联网商业版图,无疑是想将单车的流量进一步变现,获取更高的资本想象空间。

据界面新闻报道,哈啰出行将于今年二季度初赴美上市,募资额在20亿美金(约合人民币130亿元)左右。此前,据彭博社报道,其将以非公开形式在美国提交IPO申请。

以目前的布局看,未来哈啰上市时,不能再称作“共享单车第一股”,而是覆盖多种业务的“共享经济第一股”。

但“共享经济第一股”,不能依靠“涨价”做营收。

根据央视报道,3月19日,一则“上海哈啰单车半小时收费2.5元”的消息冲上热搜,有网友称上海哈啰单车收费规则变为前15分钟1.5元,之后每15分钟1元,相当于1小时4.5元。不断涨价会劝退部分用户,而收租的模式,也难在资本市场获得更高的认可。

所以,哈啰试图将自己的流量和品牌导入更多业务中,将整体商业由“做利润”变成“做增速”导向,业务更加向互联网规模化模式靠拢。试图学习美团“无边界游戏”的打法,略有不同的是,哈啰是从线下向线上反攻,在骑单车之外拓展更多网络业务。

2018年,美团以37亿美元收购摩拜,此后更名为美团单车,并不断投入新车占领市场,以及拓展电动车等新出行方式。2020年美团财报显示,单车业务仍是美团单季60亿亏损中的第二大亏损业务。

哈啰单车业务是否亏损或者盈利,目前尚未无确切的信息公布。但亏损的美团单车业务,尽管与美团的业务协作效应很难量化,然而从资本市场看,出行业务每日近千万的打开App频次,对于撑起美团1.73万亿港元的市值,依然具有重要价值。

哈啰能否围绕本地生活服务业务拓展,演化出下沉市场的“共享经济集合体”?还需要时间来揭晓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