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时代

还在入局,就已杀疯!谁是中国下一个特斯拉?

粉时代

“特斯拉现在能做到的,我们都能做到。”

2019年10月,华为公司副董事长徐直军被问及华为造车技术时,撂下狠话。华为号称自己不造车,近年却陆续与北汽、广汽、长安等车商合作,成为新能源车背后不容忽视的神秘力量。

2021年1月11日,百度与吉利合作,官宣造车入局;同年3月30日,创业最后一战的雷军宣布入局,而针对目前国内造车新势力的三个代表——蔚来、小鹏和理想,小米雷军已投资了两家;4月27日,360的周鸿伟和创维的黄宏生,一天之内分别传来造车捷报......此外阿里、滴滴、OPPO、字节跳动等都传出过相关入局消息。

而此前参与新能源造车的企业不胜枚举,电器如美的、格力、创维、奥克斯等巨头,地产如碧桂园、恒大等行业领军企业都或多或少在造车梦中折戟沉沙。

特斯拉,随着最近几次事件频发,遭遇滑铁卢式的公关危机,股价和口碑也经历着跌宕的负面影响。

但反观国内这边,新能源造车势头不减反增,那么谁将成为中国下一个特斯拉?

01 “弯道超车”的腥风血雨

2008年,比亚迪推出全球首款量产的插电式混合动力总成系统,获得中国专利金奖。

靠做电池发家,后集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企业的行径路程跟特斯拉极为相似,传统的三电系统内部件的自主研发在国内行业内几近无对手。

2012年,比亚迪首款纯电动车续航250-280km左右。国内多数品牌的纯电动汽车,在两年后普遍均续航才不超过200km,而同年,蔚来和小鹏才刚刚创立。

而七年后的今天,以蔚来为首,小鹏、理想、哪吒、威马等分别成为知名的互联网造车新势力,这一场腥风血雨在所难免。

综合数据分析,蔚来重视高端用户舒适精致的驾驶感,理想带来续航里程无焦虑的使用感,小鹏关注智能网联和自动驾驶的入门感。

2021年4月,三大新势力销量+新能源整体销量

重点剖析蔚来和比亚迪,一个是新能源车的造势王者,一个是低调朴实的老牌皇帝。

2021年4月,蔚来整月销量为7102台,而新能源整合数据只有3163台,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导致数据有差异。而比亚迪凭借三款车型在整月销售中占有绝对优势,BYD低调的这几年,几乎都快忘记它,但江湖一直有它的地位,仍宝刀未老。

蔚来汽车对标特斯拉,直面高端用户群体。价格:35-55万价格区间,特点:资本运作的国内新能源车口碑王者,质量服务上乘,情怀不减,才华与美貌于一身。

蔚来由李斌、刘强东、李想、雷军、腾讯、红杉、厚朴、联想集团、华平、高瓴资本、顺为资本、百度资本、TPG、GIC、IDG、愉悦资本等N个名人名企投资,并于2018年9月12日在美纽交所上市。

蔚来和特斯拉一样,都拥有自主研发的电机,蔚然动力是旗下的子公司,它的电机峰值功率比特斯拉还高。Kris Tomasson为蔚来设计副总裁,主导参与过宝马和可乐可乐的设计。与江淮汽车合作代工,整身线条动感流畅,兼具温度和科技。

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用户为中端及以下用户群体。价格:10-35万价格区间,特点:三电技术和整车基本都是自产自销,续航能力和破百动力都属于翘楚。

老牌实干家,2013年-2020年,连续八年位居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冠军。它业务范畴极广,专利不胜枚举。单看新能源车领域,它电池、电驱、电控技术在全球都有一席之地,B端C端一网打尽。2011年6月30日它在深交所上市,近日拟将控股子公司比亚迪半导体分拆至深交所创业板上市。

比亚迪的“刀片铁电”,看上去像一堆排列整齐的裁纸刀,一上市就被称为神器。扁平化硬壳设计,提升能量密度使得后续航里程更好,散热面积更大,更安全。升级后的“刀片铁电”将会与梅奔、奥迪、丰田等合资品牌进行战略合作。

比亚迪设计方面投入巨大,团队基本都来自一线汽车品牌。胡安马·洛佩兹(比亚迪全球外饰设计总监),在兰博基尼、法拉利等品牌都担任过设计负责人。米开勒·帕加内蒂(比亚迪全球内饰设计总监),服务过大众汽车、奔驰、迈巴赫等,梅赛德斯-奔驰S级的环抱式内饰设计是他的得意之作。沃尔夫冈•约瑟夫·艾格(比亚迪全球设计总监),服务过西雅特、阿尔法·罗密欧、奥迪等知名汽车品牌,其中,奥迪A8、R8、A6、奥迪Quattro概念车等都出自他之手。

海外方面,比亚迪纯电动大巴很早全球入局,早在2016年,订单就遍布全球六大洲的50个国家和地区,约240个城市了。

在2018年,蔚来就与挪威电动汽车协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直至2021年5月6日,宣布正式进入挪威市场,ES8将作为首款车型9月在挪威率先交付。在2022年,计划将商业版图扩张到包括德国在内的欧洲五个国家。六岁的蔚来勇闯海外,这本身就是力量。

两者对比,比亚迪是传统的制造企业,涉及领域多,范围广,像勤恳内腆老牛。蔚来是互联网下的新能源汽车新势力,专注造车,技术精,体验好,用户忠诚度高,像内外兼修的小豹子。

得消费者得天下,而谁是中国下一个特斯拉,时间会证明一切。

02 机遇与挑战并存

“去年全球新能源汽车整个汽车销售量是有所下降,全球我们算好的,新能源汽车是一枝独秀,我国的增速是比较高的,去年达到了10.9%,速度比较高,而且趋势还是继续在增加,成为新的亮点。”我国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肖亚庆介绍道。

我国新能源汽车的销量连续6年位居全球第一,累计推广了超过550万辆。

新能源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的汽车。欧盟多数国家决定2030年普及电动车,而油电混合车型在欧洲并未普遍。我国十四五规划已将“碳中和”作为重点目标,欧洲则明确2050年“碳中和”的目标。纵观全球,插电式混动和纯电动车是主要新能源车发展重点。

因为地理环境、产业链条、政策倾向等优势,新能源汽车在中国这片沃土长势喜人。

而特斯拉,发起于美国,兴盛于中国。孔子曾说“良工能巧而不能为顺”,特斯拉的马斯克和苹果的乔布斯都是高智的“偏执狂”,不迁就市场而是引领市场。时至今日,特斯拉的三电系统、自动驾驶、智能网联等软硬件仍具有一骑绝尘的核心竞争力。

首当其冲的是续航能力,而这个能力在电池上得以展示。特斯拉运用寿命长、安全性能高、续航能力更强、来自松下的三元锂电池。

2021年2月,拜登签署供应链总统令,里面明确表示,电池是除半导体外最重要的物资之一,电池从此也有了战略意义。

2018年,全球三分之一的电池专利技术来自日本,其次韩国,第三才是中国。而今中国的电池产能遥遥领先,但技术能力还有提升空间,亟待电池技术更大范围的突破,优化电动汽车的续航安全等问题

另外我国在基础材料、基础零件、电机、电控、电池以及整车各方面都取得了实质性突破。但芯片是众所周知的被“卡脖子”。

遭遇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和自然资源短缺等天灾人祸,伯恩斯坦咨询预计,2021年全球范围内的汽车芯片短缺,将造成200万-450万辆汽车产量的损失,相当于近10年以来全球汽车年产量的近5%,AlixPartners咨询公司则预计,芯片短缺将导致汽车厂商全年损失总额将达到610亿美元。

这仅仅可能还是基础芯片的数据,而新能源汽车更是各类芯片需求大户,只不过就目前整个汽车体量来说占比不大。

而作为国内新能源势力第一梯队的蔚来汽车方面表示,半导体的整体供应限制已经影响了今年3月的产量。

世界上最牛掰的芯片,设计在美国,原料在日本。我国自主创新能力虽突飞猛进,但远远没有达到美国主导的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领导地位。精尖技术欠缺,高端产能不足是目前不容忽视的问题。

整体来说,电池方面美国依赖日本,中国自主研发,技术过硬,有提升空间。电机方面比亚迪自主研发的永磁同步电机适用中国大众。而在电控技术上,中国早已领先于美国。只是关键的以芯片在内的半导体还是受到技术制约,亟待突破。

03 造车元年,智能互联

2021年是中国互联网跨界造车元年,才刚刚启程,就风起云涌。

相比以前新能源汽车,是硬件之争。而如今互联大佬纷纷入局,侧面证明“软件定义汽车”的时代即将来临。不知道是哪个老大说,“汽车就是手机装四个轮子”,未来的新能源汽车将赋予智能互联的新意义。

普华永道报告称,中国消费者对智能互联的依赖远超其他国家。年轻人沉醉于科技带来的交互体验,而特斯拉无人驾驶、高度集成控制系统等智能网联是吸引年轻人买单的关键。

在传统燃油车市场,我们落后了,而在新能源汽车市场,我们拼命追赶,试图'“弯道超车”。

十四五规划时期,“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具有核心地位。新能源汽车应该顺势而为,解决若干领域技术”卡脖子“问题,充分结合市场和政府的优势,积极拥抱资本市场,增强新能源发展的更多可能性。

毕竟,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资料参考:部分图文来源知乎和汽车相关门户网

综合报道《十大新能源汽车销量排行榜:2021年4月特斯拉暴跌》

视频《新能源选车热背后真相是什么,你思考过吗?》

南方都市报《5G、芯片、新能源汽车下一步如何发展?》中国汽车报《芯片告急 新能源汽车200万辆目标恐成空》EV世纪《终须以技术来说话——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历程》

财新周刊总第923期

商周刊总第613期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