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7日,BOSS直聘宣布将从2021年9月1日起取消大小周一事冲上了微博热搜。
实际上,快手、字节跳动、腾讯游戏的光子工作室等不少互联网企业都相继取消了大小周。在这些公司中,有些员工可按需加班获得相应加班费用,还有一些直接取消了加班和加班费。
与这些公司的规定不同,BOSS直聘表示,恢复双休后,员工薪资中的“周末加班费”仍正常发出,薪资总额不变。据介绍,“周末加班费”约占BOSS直聘员工年薪的20%。BOSS直聘的这一操作,让网友直呼“格局大了”。
2012年字节跳动成立时就开始实施大小周,随后越来越多互联网企业实行了这项制度,一些企业在招聘时就会明确写出,需要一周工作六天。究其原因,是互联网行业的竞争在加剧,“卷学”大行其道,没有企业不希望一周多“挤”出一天工作时间来赶超对手。
超乎寻常的工作节奏下,即使身负“名校光环”,拿着令人艳羡的高薪,“打工人”的揶揄和自嘲始终伴随着互联网人。这样的称号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8月16日,农民工工作司的《2020年北京市外来新生代农民工监测报告》中将就业集中于劳动密集型行业,从事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工作者称为新生代农民工,报告显示该人群占比大幅提高。
大小周折射出的是互联网行业盛行的加班文化,尽管不少企业陆续取消了这个不合时宜的规定,但工作时间过长仍是互联网行业的沉疴。根据新京智库的调查数据显示,有76.15%的互联网从业受访者表示他们每周工作时间超过45小时以上(我国《劳动法》规定,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44小时)。
那么,对于这种畸形的加班文化,普通的一线从业人员是怎么看的?那些年他们加过的班中,又有哪些时刻让他们印象深刻?为什么即使有996,他们当中很多人还是没能离开互联网?带着这些疑问,36氪和几位正在或曾经在互联网工作的人聊了聊。
接不接受大小周看个人,有了孩子就不爱加班了李聆某北欧企业员工
怎么看待大小周这件事?我的第一反应是,大小周到底违法不违法,如果违法自然要被叫停;如果签到劳务合同里、不违法,那就是公司制度和员工接受程度的博弈了。而且现在很多企业只有加班,但是没有加办费,这么看,有工资补贴的大小周文化简直太好了,如果我很缺钱,工资补贴会让我心动。
我朋友原来在字节跳动上班,研究生刚毕业就做商务岗,她很喜欢字节跳动的氛围,包括上下班不打卡、扁平化管理、领导也都年轻有共同语言,所以她就不抵触加班,甚至不支持取消大小周制度,因为该加班还是要加班,取消大小周后还少了很多补贴。
最重要的是,她认为,当下年轻人生活比较匮乏,白天上班、晚上蹦迪,第二天白天再去上班,这之外就没有其他活动了,所以加班对他们而言是一种生活方式。 公司给补贴、报销,还有健身房和餐厅,所以为什么不去加班呢?她是这个逻辑。
但对于我这样有家庭的80后来说,因为有孩子,“双减”后还要回家给孩子补习功课,补习完还要忙着响应二胎三胎政策,就不爱加班了。
我现在在一家丹麦企业,受丹麦当地文化和总部工作习惯的影响,公司氛围、管理风格还是非常人性化的,大家好像也是心照不宣一样,如非必要是不会在下班后“打扰”同事的。
我想对于大小周,来自北欧的这些老外恐怕是无法理解的,毕竟人家每年8月份都会放三周的“暑假”。但放假也不代表业务的彻底停滞不前,如果有需要,加班也是必需的,但员工会得到相应的倒休补偿。只是说,那些形而上学、为了加班而加班的行为得到了有效遏制。
公司没有大小周,但是不让电脑装微信是真的忍不了王雷 某互联网电商程序员
大小周?我们公司从来没有大小周,现在整个公司都特别怂,不会搞这种被人骂的事情。说实话,真的羡慕之前头条的大小周,干一天一个月房租到手了,“工资加一加,公司是我家”。我们公司不给加班费,但是工作量还是那么多,等于逼着你自愿加班,用爱发电,当人肉电池。之前有个哥们双11前加班,女朋友跨城市来看他,他都不理,这件事还被公司写在了宣传稿四处传播。
大小周背后就是互联网公司的加班文化,现在哪个互联网公司不是食堂、健身房、按摩师一套给你配备起来,有的还有心理咨询师,恨不得让员工除了睡觉之外的需求都在公司解决。看上去特别人性化,实际上就是一种时间剥削。本来程序员找个对象就不容易,结果找到了也没有时间陪。像我这种成家的,也基本顾不上家里,但工资确实比一般工作高,只能让妻子全职照顾家里了,挺委屈她的,人家也是985研究生。
当然,这些都可以作出妥协,但有一件事真的是忍不了——我们公司电脑不让装微信。平时上班也就算了,被领导抓到看手机就算顶多也就是定个“摸鱼”的罪名。晚上加班的时候总怕错过家里有什么重要的事情,比如孩子生病、家里缺东西了,总有老婆没办法一个人搞定的事情,我又不能及时给到回应,会有一种深深的挫败感。
大小周确实不合理,这种加班文化更不可取,为了工作量显得饱和而做无谓的加班为什么会成为一种流行?拒绝内卷,从拒绝过度加班开始。
上午转正下午辞职,私人时间不容侵犯史桐 曾在某知名教培机构、招聘网站内容审核实习
新冠疫情持续到了大四下学期,当时学校封闭管理规定还未明朗,于是我和同学选择在校外合租,月租三千,我们两人均分,价格也还划得来,但总花家里钱也不是个事儿。于是我抓紧找起了实习。由于大学专业是被调剂的,我也不清楚自己究竟适合什么工作,因此投简历的时候我选择广撒网。
很快,我找到了一家规模较大的教培机构,做社群运营实习生。
但上班第一天我就遇到了加班。到了下班的时间,没人走啊!看着周围的同事都忙忙碌碌,我想着为了转正就假装有事做,晚上九点开始有人下班,我也随着他们离开,离开公司后我的内心有十万只羊驼在奔腾,一句脏话脱口而出。
这家公司离我租房的地方大约一个半小时路程,那天晚上快11点我才到家。第二天,我就明确表示家住得远,不能加班,自那以后我天天到点就下班。和身边的同事熟了以后,我才发现他们内心很不愿意加班,抱怨声很多。有些人因为领导不走,自己也不敢走。实习了两个半月,我发现这里不能转正,于是我辞职了。
后面歇了几周,我去了一家知名招聘企业做内容审核,但是有大小周,不过想着公司大而且一毕业就能转正,为了钱我就忍了。没成想,干了一周我就辞职了。
这次,我提前跟大家打招呼说家离得远不能加班,每次准点下班时,领导姐姐们就会笑着要我“珍惜实习时光”。我也能理解原因,因为每次我下班的时候公司几乎没人走。后来,领导姐姐们又告诉我,转正了以后,因为是团队合作,所以每天都要等团队其他人的工作完成了再下班。我没有回话,内心想的却是,和其他人在工作上根本没有交集,有什么可等的。
真正激怒我的是7月初参加学校毕业典礼也要请假,请的还是周末的假,但是请了假以后当月每周都变成单休了,我是个爱玩的人,真的忍不了。拿到毕业证的第一周,我签了入职合同,当天下午我办了辞职手续。办理辞职时,我感觉HR的眼神意味深长。
对于有大小周和加班的公司,我的想法是能躲开就躲开,私人时间不容侵犯。这里给大家划个重点——实习阶段是不给加班工资的。
被加班一小时后,我点了一辆七座车雨微 新媒体运营 某知名出版社
我们公司没有大小周,但是每次下班都临时派工作,这就很让人愤怒。
临近毕业,我辞去了上一个确定转正、工作氛围融洽的小公司,找到了一个名气比较大的出版社做新媒体运营。但我的工作体验并没有因为这个公司名气大,而变得更好。
在我入职后,紧跟着新来了一个实习生,但我感觉我们俩的待遇天差地别。我办完入职那天的上午就开始工作,负责带我的老师当时就只是跟我说了一遍工作内容,剩下的全是我自己摸索。但那位实习生得到了这位老师很耐心的讲解,而且还让她有不懂的可以问我。这位实习生来后,还有一个组内的正式见面会,但我就没有这种介绍的机会。我就觉得我算什么,我在这儿辛辛苦苦干了三个月,我好惨。
更让人受不了的是,每天我几乎都是第一个来到公司,但我总是要多干一小时。因为直属领导每次都临时给我派工作,准时下班成了愿望。有一次因为下班叫不到车,结果我一个人叫了个七座车,当时已经很晚了,我只能硬着头皮坐上了那辆车。
还有一次,下班时间两个编辑同时发了我一堆文章修改意见,跟我说你不用着急改,明天再改也行。然后他们都下班走了,但是我明后天要请假,我当时很无语。
与此同时,那位实习生姐妹“来得比我晚,走得比我早”,她的潇洒与我形成鲜明的对比。
如今拿到了毕业证,终于签了合同转试用期,但是薪资打了八折、扣了社保,还不如实习工资。我现在选择“骑驴找马”找工作,人嘛总想去更好的地方。
没经历过“大小周”,但是下班会被领导拉去喝酒李桂 互联网运营
大小周我没有经历过,平时偶尔会加班,但团建被拉去喝酒真是恶臭。平时我和领导关系一般,但不知怎么的团建领导就爱和我喝酒。或许是因为都是山东人,但我们山东人的酒桌也没见过这样的!而且每次都是领导牢牢掌握点菜权,其他人也不敢去点。
我难过的不是加班,而是委屈那家餐厅的菜。在后厂村没什么出来吃饭的机会,现在我想起那道菜,还能闻见牛肉的香味。看出来了吗,我司很注重领导文化,这点挺让人反感。尽管现在公司氛围并不好,但我年纪也不小了,新工作并不好找,而且我还有家庭要照顾,只能咬咬牙忍下去,现在我已经在这儿工作一年多了。
文末附上一些花絮:
Wendy前搜狐员工
无大小周,会有加班,加班费与调休很友好,有互联网的工作时长,企业文化友善和谐,但是部门个别人士爱喝酒(自发无恶意),领导真的很能喝,抱着员工哭诉衷肠,每到年会还得半夜送他回家。
Sandy某英语培训机构老师
没有大小周,但是周一至周五必须在公司值班,周六周日有课必须接,没有加班费但有课时费,正被领导逼迫主动离职中。
Ice 字节跳动员工
取消了大小周,但希望有大小周,这样收入高。取消之前,周末加班是双倍工资,有的人一天就能拿6000元。
Selina百度员工
没有大小周,但我们没有准确的下班点,我的加班就是例会,开到半夜,特别烦躁。例会经常从下午2点开到晚上12点,脑袋都木了。
James快手员工
我们有规定没经过PR不能私自接受采访哈,理解一下。
(注:文中人名均为化名,本文内容仅代表受访者个人经历和感受,无法体现所在公司全貌。)